南沙万顷沙18号线新增19涌站,大湾区最新交通咨询,南沙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,星河畔月湾-线上新房

2023-08-13

/

来源:jiaming

文章摘要:

不久前召开的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,用“三轴”“三核”“三脉”勾勒城市格局。在广州高质量发展大局中,南沙担纲“未来发展核”。


被委以重任,南沙具备天时地利。


立足湾区、协同港澳、面向世界,《南沙方案》去年“横空出世”,赋予南沙新使命新任务,里必将成为广州与湾区、与世界联通的重要窗口。


展开粤港澳大湾区地图,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,地处珠江口“A字形”空间结构的顶点,具备同时便捷通达广州、深圳、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的天然距离优势。

3-230Q3110115634.jpg

乘势而上,近年来,南沙交通通道建设步履不停,地铁18号线开通、南珠中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动工、深江铁路盾构开挖。但与广州既有的轨道枢纽站场相比,南沙与“湾区交通中枢”的定位仍存在差距。


要担负起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,带动广州、深圳、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,南沙轨道交通提级,势在必行。

3-230Q3110134220.png

从地理中心到区域中


位居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上的中心,南沙无疑“天赋异禀”,但从地理上的中心,向大湾区功能定位上的中心,需要大容量、高频次的交通通道支撑人才产业等要素的流动。


近水楼台先得月,湾区之心,本就向海而生,催生海运物流的繁荣。


南沙拥有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的南沙港,150多条外贸航线可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建成通车的南沙港铁路源源不断地将集装箱、粮食、汽车等货物输送至全国各地。

3-230Q311030b92.png


但区域发展,不只需要供应链支撑产业链,更需要引入人才、引入资金。交通通道客货并荣,方能撑起一方天地。


上个月,一条由北到南贯通黄埔、番禺、南沙的快速通道“横空出世”后迅速落地。7月11日,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南沙段传来正式动工的消息,这条建成后将黄埔至南沙通行时间压缩一半的南北主干道,把广州“双核”的距离再度拉近。

3-230Q3110353D2.jpg

不久前,南中高速万顷沙跨海特大桥主桥也顺利合龙,正式联通南中高速与深中通道,未来从南沙万顷沙出发可顺利通达珠江东西两岸。


但南沙,还需要再“快”一些。


通常来讲,轨道网络与城市空间骨架形态基本契合,沿轨道交通轴线人口岗位密度明显更高。


以广州为例,轨道站点800米范围内人口、就业密度分别为2万人/平方公里、1.3万个/平方公里,是非轨道覆盖建设用地区域的2.9倍和4.1倍。


南沙亟需轨道交通引来发展“红利”。


以广深港高铁经停的庆盛站为例,庆盛站至香港西九龙仅需要35分钟,为庆盛枢纽区块引进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项目提供强大的区位优势助力。去年,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正式开学,周边计划打造出广州首个港人社区。

3-230Q3110412293.jpg


南沙万顷沙片区也凭借深中通道的建设,以及高速地铁18号线、22号线经过,成为广州最南端直连海港、高铁和空港枢纽的海陆空门户,落地规划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。

湾区之心呼唤轨道“向心”






缝合珠江口东西两岸,南沙是关键节点。


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珠江口两岸聚集大量科技创新、人才产业等发展平台,对高频次商务联系、公交化通勤的需求必将加剧,更需要构建更便捷、更高标准的城际轨道服务,支撑联动发展。


跨珠江口通道不足,是制约大湾区东西两岸高效流动的短板之一。


从跨城通勤的数据来看,目前,粤港澳大湾区跨城通勤人口总量达到118万人,其中广州在大湾区的跨城通勤人口54万人,遍布佛山、东莞、深圳、惠州、中山、珠海等城市,占大湾区跨城总通勤人口的45%。


但在跨城出行时耗上,仅佛山能纳入广州“1小时交通圈”,深圳、珠海、惠州等均在1.5小时交通圈外。

3-230Q311052a00.png




一个好的信号是,南沙对外交通联系呈持续加强之势。


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《2022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》显示,南沙与大湾区城市(含广州其他各区)日均出行总量同比增长8.6%,达到77.6万人次;南沙与周边城市为32.7万人次/日,占广州与大湾区跨城出行总量的13%,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(2021年占比9%)。


这意味着,南沙作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地位正在得到加强。


广州更应利用南沙,加快轨道交通建设,将珠江两岸“缝合”,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建设,实现“一张网、一张票、一串城”。

3-230Q31106062H.jpg



从轨道交通网络来看,南沙枢纽的“核心”带动力正在强化。


随着南沙与周边城市联系持续加强,南沙直通湾区的高效便捷交通体系正处于构建阶段,当前与中心城区、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核心区以及港澳的联系时长均超过1小时。


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南沙站将打破这一僵局,作为广州“五主四辅”铁路客运辅助枢纽之一,南沙站将实现1小时有效通达湾区主要城市,未来将接入南沙港铁路、深茂铁路、广中珠澳高铁、中南虎城际、肇顺南城际铁路等5条线路,以及18号线、15号线、38号线3条城市地铁。

3-230Q311062RO.jpg


但这与“湾区交通中枢”定位现在仍存在差距。


根据国家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》,湾区范围内引入“四纵一横”国家高铁主通道,其互联互通集中在大湾区北部和东部,南沙在其中仅为铁路网络中的普通节点,难以承载高效贯通珠江两岸城市的枢纽角色。


加之南沙与港深之间缺乏高频次轨道联系、珠江口东西两岸缺少环湾直达轨道联系,要凭地理优势带动广州、深圳、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聚势腾飞,南沙又该如何破局?


“十字”通道提级 构建环湾轨道


首先,可以考虑将港深西部铁路引入南沙和中山,构建环湾直达轨道。


港深西部铁路自深圳前海湾向北延伸,经深圳机场东枢纽后向西,与深中城际共线过江,主线经南沙二十涌后,在中山香山站与南中珠城际(中山、珠海方向)贯通,全长43.5公里。


可以预期的是,该项目建成后能够将香港岛、北部都会区及香港国际机场、深圳前海湾、宝安机场、南沙南部、中山翠亨、珠海及澳门全部串联,实现环湾的快速通道。届时,从翠亨、南沙至前海湾、洪水桥,旅行时间可控制在35分钟以内。

3-230Q3110Q2W3.png

此外,可以考虑增设一条联络线,将港深西部铁路(深中城际)与南中珠城际(广州方向)贯通。


当前,在建的南中珠城际十八涌工作井调整为线路所,预留通过联络线引入港深西部铁路条件,该联络线全长6公里,可以确保南中珠城际首期段如期开通。


与此同时,在南沙大型城市综合体上城片区新增十九涌站,在下城片区增设二十涌站,与南中珠城际换乘,加强对大型综合体地区的服务支撑。

3-230Q3110T3250.png



向西、向南经香山站通过南中珠城际分别接入中山和珠海城区,向东通过港深西部铁路(深中城际)接入深圳宝安机场及前海湾、香港北部都会区,向北通过十八号线接入番禺广场、珠江新城,这对于提升南沙枢纽能级、推动湾区城市协同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。






上一篇: 南沙横沥岛最新规划!横沥金融岛最新曝光!湾区金融城-线上新房 下一篇: 南沙最新消息,南沙最新拍地,南沙最新拍地价格,南沙横沥岛最新消息,南沙横沥岛楼盘——线上新房

热门文章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